首页 艾桦文集 下章
唐诗宋词美酒浇
 古人的风雅,不在于能酒也不在于能诗,而在于能把物质的酒和精神的诗有机的结合起来。

 唐宋两代的诗人词人们便是如此,诗词美酒成了他们一个时代文化的象征。可以说,他们的诗酒****在‮国中‬文化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翻开唐诗宋词,无论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巨是酒中仙”的李太⽩、“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的⽩乐天,还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醉里且贪笑,要愁那得工夫”的辛弃疾,甚至是杜少陵、王之涣、柳三变、李易安、陆放翁…没有一个不口中散发着酒味,没有一个不诗词间浸透着酒香。

 “⽩也诗无敌”这是诗圣杜甫对诗仙李⽩由衷的赞誉。然而李⽩不仅是诗仙,更是酒仙,他一生写过饮酒的诗歌竟多达一百七十余首,其中《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对酒》等作品更是脍炙人口,是‮国中‬诗坛和酒文化史册上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李⽩的酒诗,不要说达官显贵知道“钟鼓馔⽟不⾜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要说文士墨客知道“人生得意须尽,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便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也能道出“百年三万六千⽇,一⽇须饮三百杯”、“菗刀断⽔⽔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有人这么评价李⽩,说他是人醉心不醉,的确如此。李⽩醉中撰文或昑诗,从来未出现过差错,即便与别人议事,也一样能应对如常。酒是李⽩的保护神,让他总能逍遥在“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境界。

 在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无论是在风雪漫漫的塞北,还是在烟花似锦的江南,我们依然处处可见悬挂着“太⽩遗风”四字旗子的酒楼。在今天的陕西,甚至还有名闻遐迩的太⽩酒厂,盛产着金太⽩、太⽩鼎酒、太⽩一支笔、太⽩十年洞蔵等近十种‮国全‬知名度颇⾼的酒类。可以说,李⽩本⾝就是我们‮华中‬民族酒史上一面鲜活生动的酒的旗帜。

 在唐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除了李太⽩以酒诗闻名外,⽩乐天也被时人称道为“⽩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者八百首”据说他为官时,曾分出了相当一部分的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其后半生深受眼病纠之苦也是因为他一直贪恋杯中物。另外,杜少陵写酒的诗也不少,贺知章、王之涣、元稹等也个个都是杯中⾼手,诗坛巨匠,他们都创作出了不少醉人的诗篇。

 到了宋代,文坛一改唐时诗风,以词著称。然而文人嗜酒的习惯却变本加厉,于是以酒⼊词,一边喝酒一边轻昑浅唱便成了宋词的一大显著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叔同喝得雅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稼轩喝得豪迈;“东篱把酒⻩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易安喝得暗伤;“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陆放翁喝得肠断!“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強乐还无味”柳三变勉強寻却毫无意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心怀天下却壮志难酬;“梦后楼台⾼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小山相思満腹却只能付与琴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只有苏东坡还不失天真,醉态可掬…

 据研究者保守的统计,全唐诗里写到酒的诗歌约要占到40%,酒全宋词里也蔚为可观,翻开这些典籍,每每醇香扑鼻。怪不得唐诗宋词在‮国中‬文学史上会有着这么崇⾼的地位,让这么多华夏子孙读来如痴似醉。

 喜喝酒,更喜唐诗宋词。夏⽇的清晨也好,秋天的⻩昏也罢,掣一杯酒,提一把椅子坐到台上,翻开一本唐诗或者宋词淌在膝头轻轻的诵读,真个是一种享受。倘使还能够像古人那样,一边喝酒一边又能题数句以自娱,那真是风雅死了!  m.uHHxS.cOm
上章 艾桦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