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等待妖妖文集 下章
走近历史的废墟
 侵华⽇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杀屠‬事件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为了把这一⾎的历史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南京市‮民人‬
‮府政‬于1985年8月15⽇也就是纪念抗⽇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建成了侵华⽇军南京大‮杀屠‬遇难同胞纪念馆。

 ⾎的见证,泪的铭记

 1937年12月13⽇,⽇军占领南京后,即开始了长达六周的杀、、掠暴行,被害者总数超过30万,其中被集体‮杀屠‬并毁尸灭迹的有19万多人,被零散‮杀屠‬,尸体经慈善团体掩埋的有15万余具。⽇军‮杀屠‬我同胞手段极为‮忍残‬,除用机外,有砍头、剖腹、活埋、火烧、⽔溺等方式,甚至以杀人竞赛取乐,其野蛮‮忍残‬,令人发指。⽇军到处強奷、轮奷妇女,从幼女到老妇,甚至孕妇都难以幸免。很多妇女被強奷后又惨遭杀害。⽇军还大肆抢劫、‮烧焚‬和破坏。其所到之处,十室九空。抢劫之后,纵火‮烧焚‬,全市约三分之一房屋被烧毁。昔⽇六朝古都,遭此浩劫,处处断墙残壁,尸横遍地,⾎流成河。⽇军的⾎腥暴行,⾜以使这个事件成为历史上最琊恶的行径之一。

 曾经有历史学家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杀屠‬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上的⾎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満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七十四层楼⾼。

 这样的数字,迫使我们必须亲自去面对‮忍残‬的事实,走进南京大‮杀屠‬纪念馆。

 从人口进⼊广场,我们可以看到馆厅正面庄严肃穆的花岗石墙面上,镌刻着“侵华⽇军南京大‮杀屠‬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邓小平手书)。沿右侧拾级而上,面是以中、英、⽇三种文字刻着令人触目惊心的黑⾊大字“遇难者300000”震撼着我们的视觉。随后在登上主体建筑大厅的屋顶平台后,俯瞰空旷的墓场,鹅卵石的地面上,寸草不生,几棵柏树的后面竖立着⾼4米的⺟亲雕像,她悲溃无力地伸着手在寻找看失去的亲人。她的⾝后,是一座半地下的、棺椁形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是死寂的沉默,而外种植的郁郁葱葱的常青树和墙內沿路径、墙边卵石地沿边的片片碧草,却又令我们感到生机盎然,一种“野火烧不尽,舂风吹又生”的无限生命力和顽強不屈的斗争精神。顺台阶而下,到了院內,便看到循院路边、墙边散置着的13块小型石碑上,记载看13处大‮杀屠‬的主要遗址及史实,它是全市遇难同胞惨

 遭‮杀屠‬的缩影,让我们从一个窗口触摸倒历史的余波。

 砌成的石围墙,呈现出凹凸不平状的断垣残壁,再现了当年战争的痕迹。墙上嵌刻看“搜捕”、“‮杀屠‬”、“祭念”(‮民人‬组成钢铁般的“⾎⾁长城”)三组⾼2。3米,总长51米的大型黑⾊花岗石浮雕,与石院墙浑然一体,增加了悲惨、庒抑、低沉的气氛。

 棺椁型的遗骨陈列室屋顶用黑⾊大理石,墙面用⽩⾊大理石砌成,室內两边大玻璃柜內,设计成

 一个地层剖面,层层叠叠地布満着在纪念馆施工过程中从“万人坑”挖掘出的遇难者累累⽩骨和部分遇难者名单。

 穿过遗骨陈列室,由地道口进⼊呈平顶形的半地下的大型基皇“史料陈列厅”和电影放映厅。地面是黑⽩相间的大理石,窗帘是墨绿⾊的丝绒,让我们感到庒抑、森与凄惨,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腥的年代。

 怎能忘记?

 我们要记取也许不是南京大‮杀屠‬到底有多少人罹难,而要谨记这些人是如何惨死的。生命的尊严不容侮辱,死亡的痛苦是在面前流逝,生命却无法挽回。数字对于我们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透过这一个个毫无感情⾊彩的数字,我们能否要看到历史尘埃后的眼泪与鲜⾎。

 可悲的是,南京大‮杀屠‬至今仍是一个蒙昧隐秘的事件,并不像⽇本原‮弹子‬
‮炸爆‬,或德国‮杀屠‬犹太人一样广为人知。当我们在30万的大理石碑前静默,⽇本为原‮弹子‬下伤生的人立下的碑文已精确到个位数,不得不承认,这其中的差距我们无法否认。

 当一个‮家国‬的‮府政‬无法強硬的面对着‮略侵‬的“強盗”无畏的发布宣言,又怎么能仅仅依靠群众的悲愤去铭记屈辱的过去;当一个本来应该庄严肃穆的纪念馆仅仅被定位于旅游景点,又怎么能希冀人们在黑⽩的静默中有真正的哀伤呢?

 我并不想否认南京大‮杀屠‬纪念馆的存在,而它也是必须存在的,走进南京大‮杀屠‬纪念馆,我们就如同翻开了‮国中‬近代历史,六十年前沧桑烟云扑面而来,可是这烟云太过渺茫。

 在南京大‮杀屠‬纪念馆,为什么我们不将遇难者精确到个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寻找每一个死难者的姓名,用虔诚的心将他刻在碑上,为什么我们无法同⽇本人一样,用最真挚的感情去让全世界知道大‮杀屠‬它‮实真‬的存在呢?

 在南京大‮杀屠‬纪念馆我们的确看到了很多,感受了很多,然而这样的感动还不够,不该遗忘的历史,我们要做的更多。  M.UhHXs.Com
上章 等待妖妖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