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妻”,从批判到宽容?
昨天在图书馆翻杂志“换

”两个字突然跃⼊视野,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但是回来上网开百度一搜,华中换

网,换

俱乐部,换

派对,换

游戏,广州,南京,沈

…相关网页竟达59700篇之多,不噤哑然。不是我不明⽩,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才几年工夫,姐小、小藌、二

,夜一情,

体验写作,换

,这些星星之火眨眼间就铺天盖地的烧起来。难道真如同专家学者所说,人类社会

道德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从男权统治下,

活动自由散漫,卖

、通奷和随意


都不算不道德行为;到只有婚內的

活动才被认为道德;再到人类女

和男

都享有完全的

自由?而上述现象的出现预示着国中社会正在向第三阶段过渡?
我认为不是。首先“换

”这样的说法在字面上就包含着对女

个体尊严的极度漠视和严重犯侵,女

是可以

换的,越漂亮的

换价值越⾼,无怪漂亮女人被称做“尤物”她们生来就没被当作立独完整的人,而是一件拿在手上把玩的东西。参与“换

”的女

,相对传统的贤

良⺟来说,对生命的价值和品质都有着更⾼的要求,她们是更有能力追求自我解放和个体立独的群体,然而竟是这样的群体一马当先的跳进丧失尊严的陷阱,这其间矛盾之尖锐,俨然成了一个无法解释的悖论。其次“换

”也是对现有社会规范的极大嘲弄。有一句俗话把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称为“

搞”可是换

者却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不

,我们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有合作还有分工!社会规范在这里栽了跟头,只得哑口无言。
三四十年前国美发生过的一幕幕如今在国中照搬上演,感叹世风⽇下之后,

烈的反对者提出,换

者作为社会的人,不能以崇尚个人自由、个人解放为由破坏整个社会既定的结构,应该受到严惩。我想到法律,如何依法对其进行惩处和纠正?《华中
民人共和国刑法》第301条:“聚众进行


活动,对首要分子或多次参加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引

为成年人参加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处罚。”这一条法规可以作为依据,但却困难重重,由于罪名的确立有一个严格的取证过程,而

在公权和私权之间的认定很模糊,严厉的执法很可能犯侵到公民的隐私权,加上换

毕竟不是卖

嫖娼,不涉及金钱

易,换

者都是成年人,他们相对隐蔽的自愿自主的行为,并不危害社会治安,法律在这里显得力不从心了。
通常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会归⼊道德范畴,但是我有一个

深蒂固的观念,认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认定自己占据着绝对的道德制⾼点,道德家往往和道貌岸然联系在一起,所以现阶段针对换

作道德批判华而不实。另一方面,即使换

者破坏了社会既定结构,也不能反过来证明我们现行的“社会既定结构”就是完全合理的,必须垄断而不能存异。近年来关于云南的摩梭人的报道很多,据说他们至今依然延续的⺟系社会形态下古老的走婚习俗,女子成年后,可以自由地与喜爱的男子发生

关系,这种关系既可以是长期的感情融洽,也可以是一时

情,每个人一辈子都可能有多个

伴侣。这种走婚形式下的男女关系轻松、自由,而他们的幸福并不减损。可以说,摩梭人的“走婚”是对现代文明规范的婚姻体制提出的一大挑战,正如福柯所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形式少得可怜,为何只有一夫一

制才是合法的?为何情

必须和居住、家务、经济、生活习惯挂钩?为何感情必须依从恋爱、结婚、然后才有

事的模式?为何我们总是妄求一套适合所有人的感情和

爱的标准?
正因如此,虽然我起初对换

持強烈反对态度,经过上述的矛盾和思索之后,不得不转向一种有所保留的宽容态度。
从社会心理来看,一个对

曾有过⾼度庒抑的社会,在解除庒抑之后,有的人往往会矫枉过正,变成

开放,换

行为可以说是社会逐步

开放的一个具体表现,它不是主流,而且应该会在整个社会对

的态度趋向平和、诚坦和理

之后回归主流。所以有保留的宽容不是默认和放纵,而是对另一种价值的坚守:宽容,是因为发展和变⾰中的社会是多元的,人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生活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利,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而有所保留,正如

光下明亮与

影是共存的,社会中⾼贵与世俗也是共存的,容忍世俗,⾼贵的价值也不会受到贬损。人

是有底线的,有些约束不能轻易逾越,否则会对人

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进而自⾝也受到伤害。换

者认为他们的夫

关系是平等的、开放的,对⾁

坦坦


,没有欺骗,也没有背叛,换

既不妨碍正常的婚姻生活,也不妨碍尽人夫、尽人妇、尽人⽗、尽人⺟的责任。但是,大多数换

者还是承认心理上出现了反感和排斥,嫉妒或者悔意。这只能说明,他们的行为确实伤害了人

中美好和本真的东西,自⾝也感受到了切肤之痛。所以有保留的宽容还有另一句潜台词:谁伤害人

,谁就要立独承担后果。
人

中总有一些⾼贵的东西是需要人们坚守的,比如爱,这个在文学艺术中沿袭了千百年的永恒主题,爱让人们记住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比翼,记住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生死相随,而

,则是爱最盛大的表达和仪式。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爱所以选中

作为表达,作为仪式,正是因为

,以其极端的遮蔽状态和极端的敞开形式,符合了爱的要求。

本质上是排他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相信,坚贞、忍耐、包容才是

与爱最⾼贵的品质。从这个层面上看,换

,无疑是用人

中永恒的⾼贵品质

换了⾁

短暂的放纵与狂

,值不值得已无须言说。
M.UhH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