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桦迎风文集 下章
彩色内蒙古与风情草原
 內蒙古是一片西域的海市,或是一片原始的荒漠,我只能在虚幻的影媒体寻找翩跹的蝴蝶,胡地杜撰对其⾊彩的向往。草原之情是一段异国的心境,或是一段奢侈的漂泊,我只能在偏僻的家乡角落翻阅历史的参考,胡地填写对匈奴的敬佩。

 野草漫天涯,铁马卷狂沙。匈奴今犹在,楼兰灯万家。

 这是我对草原的一种虚拟态度!现实的草原似早晨移动的光,在心灵的宣纸上一寸一寸地展开走马观花的⾊调。

 灰土⾊是一目千里的山峦在云端中沉浮的雕版,期待的草原在満目苍凉和贫瘠落后的失重间降落,走进呼和浩特的时候我没有呼昅到一点点草原的气息。灿烂的光下到处都是⼲渴的⽑孔,枯竭的河张开着求生的大口,⼲燥的空气似乎在脸上涂抹着朦胧的沙尘,只有沟底的小草展示着坚韧的顽強。看见眼前的一切,我会条件反地‮望渴‬⽔的畅快与淋漓。

 绿青⾊还是有的!小叶⽩杨成了这里生命的旗帜,它们或三五成群、或‮立独‬旷野、或沿着有路的地方蜿蜒伸展。风飘曳的树尖,在光的反下奕奕地泛着⽩光,如果你不细心,一定认为那是树开満了⽩花。我对这里的⽩杨充満了敬意与惊诧,它们能让你感觉到⽔的呼昅与存在,它们能让你感觉到⾎的流动与存在,只有在这里你才能真正感觉到⽩杨的珍贵与伟大!

 浅浅的绿的披挂在裸露的山梁,走近了你就能看见一些生机,越是低洼的地方,绿⾊才显得有些浓烈,就像袒露的女子用薄薄的纱裹着隐约的‮涩羞‬,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生命的灿烂与坚強。运气好的话你可以看到丛林和树,它们同野草一样大多生长在山脊之间的凹底处,面对这种现象,你一定有了生命的存在与峥嵘的感悟。

 青冢成了一段历史的名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昏。”的诗句早已是如雷贯耳“青冢拥黛”的巍峨与壮观说法多少有些修饰,人们大多称道她的象征与纪念意义。作为昭君的同乡,两千多年后我仿佛还能听见她呼喊“⽗兮⺟兮”的无奈与悲戚!作为娘家人,同这位掩埋异乡的“落雁”流,我有的只是默默地“忧心恻伤”!“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暮⾊之中我有了许多莫名的踉跄。

 ⽩⾊是这里⾼辐的理选择。齿留香的酪顺着马头琴声穿肠而过,情真意切的哈达挂満铜⾊的笑脸,群星散落的蒙古包汇成天地一⾊的云彩,牧羊人轻轻泛起的鞭子舞动散落的羊群。这些都是⽩⾊的点缀!我站在⾼⾼的风车塔下,遥望千百支排列旋转的⽩⾊手臂,我仿佛到了天上的街市!

 红、⻩、紫⾊的小花盛开在起伏的波浪里。草原的辽阔具有大海的通感,它能一下子扯大明朗的怀,我平生的脑空⽩真正盖上了油画般的原⾊印章,但是満眼的淡绿就像兑⽔的烧酒多少有些口感上的遗憾,枯竭的湖泊如同陨石砸下的天坑瞪着黑黑的眼睛。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这些与曾经的辉腾锡勒草原有很大差别,我不再相信苍茫雄浑的格调和江南⽔乡明媚清秀的⾊彩,不再期待天然的湖泊镶嵌在碧绿的汪洋里。我对草原的期待曾经是那么多!

 响沙湾背依大漠龙头库其沙漠,金灿灿的⻩⾊成了这里浩瀚的主流,沙漠毫无顾忌地展示着自己的残酷与无赖,人们在恐怖的边缘尽情地享受⾼处滑沙、骑驼穿沙、乘车观沙和沙漠牵引伞、沙漠太空球的乐处。如果你坐在静处,用发烫的⾚脚挖掘沙下的嘲气,你会突然有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心境;如果你逃避烈⽇,用变⾊的眼镜观察坎坷的沙丘,你看到的快乐只是一块被烤的比萨饼!

 沿着山要走很长的⾼速公路才能到达成吉思汗陵。一路的摇晃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山。”的气概和那些不曾谋面的山古石刻叫人心情振奋;一路的想象中,帝国的強悍与崛起叫人骄傲自大,这也许就是历史在这里形成的一种气场!一路的感受中,成吉思汗的智谋与功绩叫人不得不佩服。其实这里游客寥落,陵园寂静,灯火冷清,服务差強人意,可我还是觉得很有意境——弯弓破夜寒,⾎马映月残。大漠西风处,狼烟起大汗。这也许就是我对当年英雄和英雄民族的假想。

 在草原骑马箭,看赛马摔跤,喝酒敬天地、祖先,吃烤全羊选王子、皇妃,参加篝火歌舞晚会、住蒙古包让人感到有趣好玩。听草原之歌让人觉得雄浑⾼亢、飘渺悠长,有喝、看草原、骑马奔腾之味,但是一种叫“呼啦”调子简直就是天籁之音,用喉发出的音韵和曲调真是妙不可言,不听那才叫遗憾。所謂千年敖包,明明就是一堆引路的石头演绎出的故事,也许敖包是这里人们的一种心灵的寄托和踏实的心理。文字和语言的不同让我想起祖先的不同与民族的融合,走在街上看见用蒙文书写的文字,隐约有一种异国他乡的感觉,这是一个民族的存在与标志!实际上我也会了两句口语:“三班乐”“乌拉醋”!

 草原我去过了,骑了大黑马,吃了羊⾁串!

 內蒙古我去过了,不去遗憾,去了也有遗憾!  M.UhhXs.CoM
上章 白桦迎风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