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桦迎风文集 下章
江南水印
 江南是唐诗和宋词里的美丽,是蒲公英一样的种子在⽔乡随风飘渺的梦幻,等我醒来站在江南的早晨,我已认不得江南。

 或许千年转世的迟误让我错过了江南花样的年华,如今别样的繁荣早已把古典的江南染得面目全非,那些残存的遗风遗韵犹如钞票上明暗纹理的⽔印,或是盖在现代文明图纸上的印章,或是⽔调颜料得出的木刻绘画,让我依稀辨得江南。

 江南无雨草亦润,百花不等舂満城;把酒不再话桑⿇,青山依旧对空天。

 江南已不再是扬州三月的“马踏舂泥半是花”不再是苏州枫桥边的“江枫渔火对愁眠”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是杭州的柳眉纸伞和烟雨客船,不再是流⽔小桥和粉墙黛瓦,不再是雾失楼台、山⾊空朦,不再是江⽔如蓝、江花似火,只有江南的轮廓还在,江南的季节还在。

 在城市蔓延的⾼速通道上快游江南,我竟然还能在⾼楼的丛林中看到绝版的桑田和池塘,这多少使我能感觉到丝绸之路的壮歌有些余音绕梁,我坚信没有桑田、丝绸和刺绣便不是江南。

 那些明清的古镇早已被用来満⾜看客的怀古心情。每天都有如海的人流夹杂着不同肤⾊的外国老畅游着江南的周庄、同里、西塘和乌镇,只有在这里你才能感受到你所要看的江南。

 似⽔柔情的周庄出门靠舟楫,咫尺见摇船,双桥边最是“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的浪漫。五湖环抱的同里是“屋宇丛密,街巷逶迤”在古朴清丽的慨叹中,游人驻⾜“一泓月⾊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的诗意和“桃花浪里鱼化龙”的追求。

 吴越相争的西塘拥有一拱如月的石桥、浆声四起的流⽔和青瓦灰墙的人家“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晴耕雨读的乌镇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这里河道如织,石桥纵横,⾼墙深巷,⽔阁飞檐“老通宝”时期的风采⼊诗⼊画。

 看过这些地方的老药房、磨房、酒房、染房、学堂、祠堂和钱庄,我仿佛做了一回穿长衫逛街的“孔乙己”那些琳琅満目的木雕与老胜过皇宮的奢华与瑰丽,现在的手艺人也许只能望而兴叹,我不敢推测当时人们內在的心理和追求,现在对这类文化意识和文化形式的传存已经大打折扣。

 西子湖不能不说是江南重要的标记之一,那个令人踉跄的断桥千百年来不停地惑着痴男怨女一见钟情的幻想“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惊人语句早已让后人无语凝噎。雷峰塔的确是倒过了,可是如今复制的新塔叫人刮目而视,登⾼一望,可见“落⽇融金、余霞散绮、钟声晚动、塔影横空、孤峰染紫、亭台金碧、万象毕收”这也许就是曾经的江南。

 不变的还有如期而至的钱塘嘲⽔,⽩居易曾经“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嘲头”我辈哪有此等惬意,那万马奔腾的鸣轰、如山奔来的嘲头和惊涛拍岸的气势仅仅让我忘了刚刚吃过的江南生剥莲子。

 夜来⻩浦若银河,天上人间几多城。‮海上‬夜,夜‮海上‬!在这里我本看不到江南的影子,绚丽的灯彩、摩天的⾼楼、⼊云的天桥、缓慢的车流、万国的建筑和天价的住宅把我对江南的闲情逸致刹那间消融得无影无踪。

 江南已老!我仅寻得几枚⽔印。  m.uHhxS.cOm
上章 白桦迎风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