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棉袄
近⽇天气晴好,是很适合晾晒的⽇子,于是就菗空把橱柜里的⾐物拿出来晒晒,快收拾到橱底的时候,一件老式布棉袄,映⼊我的眼帘。
这是一件比较传统的老式棉袄,立领,对襟,钮扣是布条打的,红⾊带黑条的灯

绒做面子,蓝⾊卡其布做里子,记得这件棉袄是我上初中的时候⺟亲给我做的。
我小时候全家都住在农村,爷爷


种地,爸爸和妈妈是教师,我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那时候在农村种地分的口粮少,教师的工资也很低,我们吃供应粮都要有粮票,所以我们从小虽说没挨过饿,但是家境也不富裕,过⽇子得精打细算,从小到大,我一直捡上面两个姐姐穿小了的⾐服,有时还穿哥哥的旧鞋子,农村有句俗话:新老大旧二老,


补补是老三,可想而知,一件⾐服到我⾝上已经比较旧了,小时候单纯,也不晓得好不好看,穿打补丁的⾐服也觉得

美的。等我到十几岁上初中的时候,穿的棉袄因为短,下面是另外接了一截不同颜⾊的,外面的罩⾐也是很旧的,胳膊肘还打着着补丁,心里总觉得委屈,常羡慕姐姐们可以穿新⾐服,认为⺟亲不疼我,我老是在⺟亲面前噘着嘴。⺟亲大概也觉得我是个大姑娘了,知道要好看了,不能老是穿旧的,于是就决定为我做一件新棉袄。那时⺟亲⾝体不太好,病休在家没上班,于是就亲自动手做。
⺟亲买来了做棉袄的布,先用报纸从旧棉袄上托个样子下来,然后再用纸样放在新布上照着裁。⺟亲中学刚毕业时,就被请去做代课老师,没有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有时间专门学做女工,所以针线活做的不多,做得并不是很好,⺟亲亲自为我作这件棉⾐,花很多工夫,记得做棉袄把棉花敷好了,要放在重一点东西下庒几天再翻过来,这个过程看上去简单,但是要翻不好棉花就会打卷,不均匀也不舒服,我记得⺟亲翻了两三次才觉得満意。棉袄刚做好时,太厚,也太大了(⺟亲大概是想多塞点棉花更暖和),穿上不太舒服,显得很笨拙,我不停地说难看。于是⺟亲又只好把它拆了重做,改短、改薄一点,重新做好后,我还是不太想穿,因为那时,穿这种棉⾐的女孩子已经很少了,那时流行滑雪衫,看到有同学穿着鲜

的滑雪衫,很羡慕,我每次穿上这件棉袄时,都会觉得很土(其实很暖和的),老大不⾼兴的。不知当时⺟亲心里会不会有点失落,不久⺟亲就给我买了一件好看的滑雪衫,我很⾼兴地穿上滑雪衫,再也没有穿过这件布棉袄。
这件棉袄现在看上去还很新,二十多年了,我一直没舍得扔,每年都拿出来晾晒,然后再小心地叠起来收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能体会⺟亲当时为我做棉袄时的心情,一针一线,一个个⽇⽇夜夜,
一件棉袄
含多少⺟爱,我会一直收蔵好这件棉袄,因为它是⺟亲亲手为我做的。
m.Uhh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