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帝 下章
第二十五卷:盛世大明(终卷)第一章
 聪十年,丙子,明崇祯九年,三月初六,后金皇太极为內三院,即內国史院、內秘书院、內弘文院。分任职掌。

 內国史院记注皇帝起居诏令,收蔵御制文字,凡皇帝用兵行政事宜,编纂史书,撰拟郊天告庙祝文,及升殿宣读庆贺表文,纂修历代祖宗实录,撰拟圹志文,编纂一切机密文移,及各官章奏,掌记‮员官‬升降文册,撰拟功臣⺟诰命、印文,追赠诸贝勒册文,凡六部所办事宜,可⼊史册者,选择记载。一应邻国远方往来书札,俱编为史册。

 內秘书院撰拟与外国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及辩冤词状,皇帝敕谕,文武各官敕书,并告祭文庙、谕祭文武各官文。

 內弘文院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御前,侍讲皇子,并教亲王,颁行制度。

 內三院设大学士、学士,分别由満、汉‮员官‬担任。这是清代设大学士之始。清承明制,不设宰相,大学士参与议商军国之大政。內三院是“参汉酌金”即参酌明朝翰林院和內阁的体制,并加以变通而建立的。

 范文程任內秘书院大学士,而希福则任內国史院大学士,还有一个刚林任內弘文院大学士。

 四月,皇太极宣布即皇帝位,称“宽温仁圣皇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于盛京建丘、方泽,祭告天地,建太庙奉祖。

 授⽩⽟“大清受命之宝”祭告天地大典。十一⽇。黎明,皇太极率诸贝勒及満洲、蒙古、汉官,出德盛门,至天坛下马,由満、汉两名导引官引领至坛前,向上帝神位立,上香,率诸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献帛。奉酒。然后,皇太极率诸大臣跪,读祝官捧祝文至坛上,北向跪。读祝文,其文曰:“维丙子年四月十一⽇,満洲国皇帝臣皇太极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神曰:勉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追尊始祖为泽王,⾼祖为庆王,曾祖为昌王。祖为福王。皇考努尔哈⾚为“武”庙号太祖,陵名为福陵。追封各功臣爵位。并配享太庙。

 举行尊号大典。大典在天坛之东设坛举行。皇太极由中阶升坛。御金椅。诸贝勒大臣按左右序列站毕,开始奏乐。众行两遍三跪九叩头礼。

 左班和硕墨尔戴青贝勒多尔衮、科尔沁贝勒土谢图济农巴达礼,和硕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和硕贝勒豪格,右班和硕贝勒岳讬、、贝勒杜度、都元帅⽑文龙,分别捧宝,按顺序跪献。皇太极受宝,给內院官,放置在宝盒內。同时,进仪仗列于皇太极左右,众再行两次三跪九叩头礼。

 本作品独家,。。!代善代表満洲、吴克善代表蒙古、范文程代表汉官,光海君代表朝鲜,捧満、蒙、汉、朝鲜四种文体的表文,宣示曰:“我皇上应天顺人,聿修厥德,收服朝鲜,统一蒙古,更得⽟玺,符瑞昭应,鸿名伟业,扬天下。是以內外诸贝勒大臣,同心推戴。敬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宣谕结束,又行两次三跪九叩头礼。大家注意,用四种文体宣示不仅是语言形式问题,更是一种政治象征,说明皇太极不仅代表満洲利益,也代表蒙古利益,还代表汉人和朝鲜地利益。也就是说,崇德皇帝不仅是満洲的皇帝,也是蒙古的皇帝,还是汉人的皇帝,朝鲜人的皇帝。总之,皇太极是満洲、蒙古、汉人、朝鲜天下的共主,和当年努尔哈⾚已大不一样。

 尔后,祭告祖陵,追尊先祖,大封功臣。十二⽇,皇太极分叙诸兄弟子侄的军功:册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贝勒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贝勒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贝勒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讬为和硕成亲王等六大亲王。又分叙外藩蒙古诸贝勒的军功定朝会仪注,亲王以下各官朝服,定元旦进表以及圣节庆贺仪。定宮中各殿名称。

 五月定五宮制,立清宁宮为中宮皇后,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正位中宮,东宮为关>西宮为永福宮庄妃。除了清宁宮皇后哲哲之外,其余四宮无一例外都与历史上的大不相同,都换上了朱影龙本不悉地四个女人,其中还有一个是钮姑碌氏的,四妃率公主、福晋、命妇诣帝后前行礼。

 皇太极在三院六部之外,仿照明制,设置监察机关…都察院。其职掌是参加议奏、会审案件、稽察衙门、监察‮试考‬等“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慢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即所参奏涉虚,亦不坐罪”皇太极规定都察院的职能是:其一,督察皇帝,如有过错,直谏无隐。其二,督察诸王贝勒大臣,如有荒怠政务、贪酒乐等九项过错者,据实察奏。其三,督察六部,如刑部或断案不公,或拖延过久等,稽查奏报。其四,自⾝防检。

 朝吏治,贪污行贿,都察院也不能免,指令其官,互太极特别指出:都察院‮员官‬为言官“所言非,亦不加罪”即说错了也不犯罪,用我们今天话来说就是“言者无罪”这是给言官的一个特殊待遇。但实际上也不是这样,言官要真说错了,触怒了皇帝,照样免官。

 仿明设理藩院。这是后金为管理蒙古事务而建立地机构。六月十三⽇,皇太极命都察院承政尼堪为蒙古衙门承政,负责管理蒙古诸部事务。官制只分承政、参政二等,每等各有三、四员。

 內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合称“三院六部二衙门”这也是历史上清承明制的由来。

 如今大清国地版图用皇太极的话来说:予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幹难河源。远诸国,在在臣服。蒙古大元,及朝鲜国,悉⼊版图。

 就是说。东自鄂霍茨克海,西迄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南濒⽇本海,北跨外兴安岭地广阔地域。原明奴儿⼲都司、辽东都司(山东北部除外)和蒙古部分辖境內的各族部民,都被置于大清的管辖之內。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和大明实际控制的面积大约相等。

 虽然控制地土地不相伯仲,但是人口却是极不相等。大明已经差不多有近亿万人口,而后金加上臣服的各部族也只有五六百万,人口只有大明的十六分之一还不到。土地资源不是森林就是草原。再就是连绵不绝地山脉。还都是苦寒之地,不知道多少地方都是千里荒无人烟地所在。可以说所有大国之土,却未有大国之民。

 皇太极早在天聪三年即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五⽇,发表《告谕》:若谓我国小,不宜称帝,古之辽、金、元,俱自小国而成帝业,亦曾噤其称帝耶!且尔朱太祖,昔曾为僧,赖天佑之,俾成帝业。岂有一姓受命,永久不移之理乎!天运循环,无往不复。有天子而废为匹夫者,亦有匹夫起而为天子者。此皆天意,非人之所能为也!

 皇太极地野心在这一篇《告谕》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说是野心毕露,如今东面朝鲜,西面蒙古都已经对大清国构不成威胁,皇太极地下一步目标就是攻明了,只是现在的明朝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积弱不堪,內外困的明朝了,就如同老树焕发了第二舂一般,长处了茁壮的枝⼲,而腐朽地主⼲不停的给枝⼲提供这‮大巨‬的养分,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总有一天枝⼲会长成主⼲,让后再长成一株枝繁茂盛地冲天大树来。

 要动兵就必须要有一个借口,要沾着一个理字,不论是大明也好,还是大清也好,现在不是争夺些许利益,这可是在争夺天下,将来是要统御万民的,就好像黑社会洗⽩了一样,以前的事儿不能再⼲了,就算⼲也只能偷偷地⼲,不能大张旗鼓了,要有大义,要有名分,这样统一天下之后,百姓才会归伏,不然靠杀戮,靠⾼庒政策这皇帝也坐不长久。

 大明这种采取不闻不问,冷眼旁观地态度让皇太极有些无所适从,他原以为自己一旦登基称帝,大明那年轻气盛地皇帝一定不能容忍,定会有所行动,就算不会立刻发兵,也会下令关闭边境的互市以及撤出大明在大清国內地投资和商人,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似乎他做了一件本无关紧要的事情,人家是提不起一点‮趣兴‬,还是这里面蕴含了更大的谋?

 “皇太极一定在想,朕怎么这一次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像商议东江之事一样,采取一些极端的报复,比如再抢一次他要娶的女人?”朱影龙笑的十分开心,朱影龙并不想有什么反应,因为这样损失的反而是他自己,除去大清国自己储备军粮,盛京一半以上的粮食流通都被暗暗控制在大明的手中,只不过有多尔衮的掩护,皇太极是不可能发现这一秘密,还有兵器制造,基本都是汉人,早就渗透进去了,以次冒好,一次两次仗打下来是不会发现的,而现在的大清国并没有多少仗可打,最多也就是厉兵秣马,训练士卒,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劣质兵器发给了満清的将士们在使用,朱影龙定下的“腐蚀”计划已经悄悄的进⼊了大清国的內部,由俭⼊奢易,由奢⼊俭难,好的学不到,坏的一学学个准,八旗的将领们也开始学会了斗蛐蛐,遛鸟,吃空额,虚报损耗等等手段,军队已经开始慢慢腐化,等到皇太极踌躇満志,做着一统天下的皇帝梦醒之时,忽然发现自己⾝边的将领已经骑不上骏马,拉不开弓弩了,不知道会是怎么样一个表情?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灭国之上上策也!  M.uHHxS.cOm
上章 明帝 下章